工作组组长开门见山:“孙所长,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切入正题。省军区对钢铁战甲项目高度重视,我们希望能尽快确定合作模式,让这项技术早日装备部队,提升我军战斗力。” 他的声音爽朗直接,眼神中充满诚意,同时打开带来的文件包,拿出初步拟定的合作框架方案,摆在桌上。
孙连城接过方案,仔细翻阅,心中暗自称赞对方的高效。他抬起头,说道:“非常感谢省军区的支持。我们科研所也盼着这一天,一定全力配合。不过,目前项目还有些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比如能量续航的进一步优化、操控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这些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他的眼神诚恳地看着工作组人员,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阐述着问题关键,希望能在合作伊始就达成共识,为后续工作扫清障碍。
双方围绕合作细节展开深入讨论,你来我往,各抒己见。从技术研发的分工协作,到资金投入的合理分配,再到后续成果的共享机制,每一个问题都经过反复商讨。会议室里,气氛时而热烈,时而凝重,众人的思维在激烈碰撞,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期间,一位科研人员提出:“在实战测试环节,我们需要军方提供真实的作战场景模拟数据,这样才能确保战甲的性能优化更贴合实战需求。”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坚定地看着军方人员,手中的笔不停记录着讨论要点,深知实战数据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
军方代表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会全力配合,提供最真实、最全面的战场数据,让钢铁战甲经得起实战考验。” 他挺直腰杆,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钢铁战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大显身手,心中充满自豪,决心为项目成功贡献一切力量。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份详细而完善的合作协议逐渐成形。双方在协议上郑重签字,握手言欢,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刻,科研所与省军区正式携手,共同踏上钢铁战甲助力国防建设的征程。
然而,外界的挑战并未因合作达成而消弭。网络舆论依旧喧嚣,质疑声、窥探声不时传来;境外势力也在暗处蠢蠢欲动,试图破坏合作、窃取技术。但此刻,科研所与省军区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