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认真听完汇报,沉思片刻后,沉稳有力地说:“同志们,困难虽多,但我们不能退缩。材料组继续和合作实验室深度攻关,不惜一切代价优化量产工艺;智能系统组立刻组织专项测试,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兼容性问题;外形设计组配合其他部门,根据整体研发进度,随时微调设计方案。我们要拧成一股绳,让异形汽车尽快从蓝图变为现实。” 他的眼神中充满信任与期望,给团队注入一剂强心针,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份决绝,决心全力以赴攻克难关。
会后,科研所内灯火通明,各个小组迅速投入战斗。材料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身着白大褂,全神贯注地盯着各种仪器仪表,记录着实验数据,反复调整合金配方和生产参数。
“再加 05 克钛元素试试,看看对材料韧性的影响。” 李博士一边指挥助手操作,一边紧盯着电子显微镜下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眼神专注而执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攻克材料难题,为异形汽车打造完美 “骨骼”。
智能系统研发区域,程序员们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逐行检查、调试。他们模拟各种变形场景,反复测试传感器与自动驾驶模块的协同工作效果。
“这里的算法逻辑需要重构,重新优化信号传输路径,确保变形时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 赵组长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语气坚定地对组员说,眼神中透着专注与专业,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不容许丝毫差错。
而在外形设计工作室,设计师们根据其他部门反馈,用 3d 建模软件精细调整汽车外形细节,力求在美观、功能与工程可行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这个部位的线条再流畅一些,既能提升视觉效果,又有利于气流通过,降低风阻。” 王研究员指导着年轻设计师,眼神中满是对完美的追求,手中的鼠标轻轻滑动,一点点雕琢着异形汽车的未来模样。
与此同时,孙连城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