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设计组也没闲着,根据风洞测试和模拟驾驶反馈,他们进一步优化了异形汽车的外观细节。
“孙所长,您看,这是最终确定的几款外观设计。” 王研究员打开 3d 投影仪,展示出几款美轮美奂的异形汽车模型,“不仅在空气动力学性能上更卓越,而且独特的造型设计保证了车内空间的最大化利用,驾乘体验将远超传统汽车。”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设计作品的热爱与自豪,仿佛这些模型已经成为街头巷尾备受瞩目的明星。
随着各方面技术难题逐一攻克,异形汽车进入了样车试制阶段。科研所的试制车间内,气氛热烈而庄重。技术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精心打造的新合金板材搬运至组装工位,机械臂精准地执行着焊接、铆接任务,火花四溅,映照出他们专注而兴奋的面庞。
“注意这个关节部位的拼接精度,偏差不能超过 01 毫米,这关系到后续变形功能的顺畅实现。” 车间主任大声提醒着工人,眼神专注地盯着操作流程,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出指令,深知样车试制是项目的关键节点,不容有丝毫差错。
经过数日的紧张忙碌,第一辆异形汽车样车终于惊艳亮相。它静静地停放在展示大厅中央,仿若一头沉睡的机械巨兽,猎豹般流畅的线条、鲨鱼般锐利的车头,以及车身表面那独特的金属光泽,无不散发着令人震撼的科技魅力。
孙连城带领全体科研人员围聚在样车周围,眼中满是自豪与感慨。“同志们,我们做到了!多年的努力,无数个日夜的拼搏,终于迎来了这一刻。”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眶有些湿润,多年来承受的压力、面对的质疑,此刻都化作了胜利的喜悦,“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优化,确保异形汽车以最完美的状态推向市场。”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深知后面的路依旧充满挑战。
就在科研所沉浸在样车试制成功的喜悦中时,国际竞争对手的动作愈发频繁。“速翼”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