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他们在“盲人骑瞎马”倒也没有,因为他们几个中有人擅长历史大势分析,有人对阶级力量对比和统治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力量对比有深刻认识。
因此,虽然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甚至事件的过程都跟原先历史的记录有很大不同,但是他们仍然能根据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推断出元廷会有哪些政策和举措,各时期哪些利益集团的主张会占上风,同时根据能弄到手的元廷公文,大致得出相对精准的预测和分析,从而指导自己一伙人能至少“趋吉避凶”。
就如吴海军虽然不知道阿术阵亡和怯薛军覆没的事情,但是根据元廷和西北海都的利益纷争及双方力量对比,以及双方领导人的特点,得出元廷可能会跟海都在西北长期对峙。
因为综合来看的话,双方力量基本是平衡的,虽然元廷优势更大些,但不足以改变整个战略格局,因此,双方最后只能是议和或对峙,起码几年内谁都没有力量再发动大规模进攻,既然如此,元廷很可能从西北调出一部分力量,进行征安南的准备。
吴海军也不知道忽必烈会把全部征东的大权交给伯颜,但他能根据乃颜、哈丹败亡后的形势,得出元廷再次征发大军征东瀛已是如箭在弦,考虑到伯颜的能力,此次征东瀛应该不会像原先历史上那么狼狈;
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日本多山,地形割裂,很难一战底定,而如果长期征伐,需要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投入,元廷或许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能否持续下去,很难说,毕竟不是后续的继承者都是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