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人拿了老钱的丹书铁券。】
【照着赶制了一批。】
【形如瓦片、分七等。】
【上面用金子镶嵌出刻着持有者的功绩。】
【蒙恩次数以及免罪次数。】
【铁券一分为二。】
【朝廷和工程一人一半,跟合同似的。】
一些不懂丹书铁券为何物的平民,在旁白的解说下,也能听懂一大半。
“这东西不就是免死金牌吗”
不知道是谁最先说出了这样的解读。
最喜听说书先生一通胡诌的平民们,此刻都拍起了手。
“有这东西,那岂不是高枕无忧了。”
“这东西好啊。”
“就像说书先生说的一样吧要是真犯了什么错。只要拿出一看,就被免罚了。”
“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一位饱读诗书的举人站了出来。
“丹书铁券此物,也要看对方认不认。”
举人这一番话,像是一盆冷水泼入在场众人的头顶。
当下其他人也不理他,兀自嘀嘀咕咕。
“得了丹书铁券的人应该会很好吧”
“真羡慕啊。”
“这些当官的就是好。”
类似的话语,出现在许多位面,无数古人艳羡不已。
要知道,这样大的权利,是大部分古人无法触碰到的,更多人一辈子所遇见最大的官员,便是管他们的县令。
至于那些尚书、丞相,更是指在话本里出现的角色。
“哟西,原来李善长是韩国人!”
“受害者名单。”
“不封王了,朱元璋还是很懂春秋之事。”
“朱元璋算得位最正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皇帝。”
“最后都砍了。”
“也是根朱标死有关系吧。”
“魏国公是洪武九年封的,洪武三年是信国公。”
“徐达善终了。”
“朱元璋也很信任李文忠,可惜李文忠估计把自己吓死了。”
“这个杀人数字和屠杀一两县的事,得存疑,清朝写明史,太多因素了。”
“曹国公儿子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