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一件一件文物的出土,却在印证着司马迁记录得还真是准确。
至于那些不准确的,往往司马迁自己就会在书里体现出来,这就是表明着,他自己也不确定,所以干脆都写下来,至少让看书的人知道,有哪几种说法。
至于春秋笔法,那我也是早说过,作者在遣词用句的时候,有所偏爱,但事情还是那个事情。
举个例子,比如秦始皇修长城。
张三可以认为是为了抵御匈奴不得不为之,功在千秋。
李四可以认为是劳民伤财,百姓怨恨。
但修长城这件事是确定的。
《史记》说胡亥篡位,这个只有史书记录,目前还没发现物证。
但胡亥之后残杀了所有兄弟姐妹的物证应该说已经是找到了。
公元1976年,在秦始皇陵的东侧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
总共17个墓,考古专家们挖掘了其中8个。
这八个陪葬墓中,有七个有骸骨,为五男二女,第八个没有骸骨,只有一把青铜剑。
而这七具骸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全都是支离破碎,骨头分离,有的头骨上还嵌有箭头。
由此可以证明,七个人并非是正常死亡,而是在下葬前,身体就已经被折磨得骨头碎裂了。
同时,这几个墓葬之中的还发现了二百多件金银铜铁骨玉漆器丝绸等陪葬品,说明墓主人身份不低。
同时,在这里还发现了两枚私印,其中一枚,上面刻着“荣禄”,是男性墓里发现的,专家推测应该是秦始皇的一个儿子,至于是哪一个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史书上虽然说了秦始皇有十几个儿子,但是留下名字的只有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和胡亥。
另外一枚刻着“阳滋”,是女性墓中的,由此专家推测,这应该就是秦始皇的女儿嬴阴嫚,也叫做嬴阳滋的墓穴,而且在破碎的骨头上,还能看到利器砍伤的痕迹。
《史记》记载,秦始皇的六个儿子和10个女儿被处决于杜邮,先是被乱刀乱箭杀死,然后又被车轮碾压。
这正好对应破碎的骨头和刀痕箭头等。
再加上秦始皇陵旁边、身份不低的陪葬品,这很显然正好和史记对应上了,这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