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们会用大炮轰开东方巨龙的国门,耻辱的历史将再次上演。
李彻必须要保证奉国做掠夺者,而不是被殖民者。
未来这方世界的格局不是‘一超多强’,也不是‘两超对立’。
而该是‘一君多臣’,太阳所照之地不为大庆疆土,便是大庆藩属!
为此宏愿,那些原住民死不死,与他何干?
见众人皆是沉默不语,反倒是最开始表示疑惑的黎晟先开了口:
“殿下所想,便是我奉国海军的意志,愿为殿下效死!”
有了黎晟打头阵,众人也只能纷纷附和:“愿为殿下效死!”
李彻看向众人,无奈地笑了笑:“罢了,历史会证明本王是对的。”
“最后再说一句,本王不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我奉国有选择,为什么不去做那个刀俎?!”
。。。。。。
接下来一段时间,大连港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造新船的项目暂时停止,所有工匠全部投入战船改造的工作之中。
首先船匠们要解决的,就是将火炮装上战船的问题,为此李彻将陈规都调了过来。
帆船安装火炮的核心,在于平衡火力、机动性与结构强度。
历史上,是通过炮窗设计、滑轨缓冲和严格操作规范,才使得木质帆船成为移动的海上堡垒,推动了近代海战模式的变革,从接舷战转向远程炮击。
明代帆船将火炮固定在厚木底座上,利用船体自身的重量和结构吸收冲击,但这种处理方式对船体副作用较大。
李彻的思路是,将火炮安装于带轮炮架上,开火后沿木质滑轨后移,通过滑轮和缆绳限制后坐距离,再手动复位。
且木质船体载炮量有限,过度武装易导致船速下降或结构损伤,普通福船安装十门火炮已经是极限了,其他战船则更少。
唯有那艘龙舟,六十米的长度足以安置三十门火炮,左右各十五门。
除了侧舷铜炮,还可以携带小口径臼炮,用作中近程打击。
若是敌舰再靠近,那边以火枪还击,然后是弓弩,接着是手雷和拍竿。
再靠近就是接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