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根本就还没有客车站这一正规的说法呢。”
“人们坐车都是直接从那敞开的大门那里一股脑地冲上去,然后各自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使劲往上扒就行了,哪像现在这样秩序井然、规范有序。”
谢玉琪听到我这个回答之后,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瞬间被好奇填满,就像是一个发现了新大陆的孩子一般,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你们那会学印度人吗?”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期待和疑惑。
一旁的小莲似乎是因为联想到了某些有趣的场景,突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笑声仿佛是一串银铃在风中摇曳,清脆而动听,让人不禁也跟着心情愉悦起来。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缓缓地摊开双手,脸上露出一丝略显尴尬的笑容,轻声回答道:“哪能啊!”
“那时候车顶烫得跟火烤似的,别说坐人了,就是靠近一点都觉得要被烫伤。”
“而且车顶上还有个鼓鼓囊囊的气包,坐在上面晃晃悠悠的,感觉随时都会像熟透的果子一样‘啪嗒’一下掉下来。”
“再加上有些车子还冒着滚滚黑烟,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简直就像是从烟囱里钻出来的怪物。”
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抬起双手,在空中比比划划,努力想要让她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要是真有人在车外装个踏板或者拉环之类的东西,那肯定会有一大群人像猴子爬树一样紧紧地扒住不放。”
我接着描述道,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人山人海挤在车上的画面,不由得自己也笑出声来。
谢玉琪听完我的讲述,一时间竟然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嘴角微微上扬,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道:“还是你们小县城的人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