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页
    第999章
    他将大明的军队划分为众多卫所,每个卫所分驻一地,划分大片土地,让军户自耕自足,无需朝廷额外调拨粮饷。这一制度的好处在于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军户们可以自给自足,看似完美无缺。
    然而,老朱出身卑微,虽有过人的才智,却缺乏长远的眼光。
    李祺在奏章中委婉地指出了卫所世袭制度的弊端。
    老朱的初衷虽好,但时移势迁,一切都在变化。
    军户制度下,曾经能征善战的雄兵,在天下太平后逐渐沦为耕地的农民,一代、两代过后,这些曾经能打垮北元的精锐,彻底变成了只会种地的老实农民。
    更糟糕的是,军户们不能从事其他行业,只能世代为兵,随着军户人口的膨胀,土地却始终有限,导致军户生活日益贫瘠,历史上到了弘治朝时,军户制度已基本崩坏,军户们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上阵杀敌了。
    此外,卫所军官世袭制度使得军户们饱受百户、千户的剥削。这些军官不仅侵占卫所田地,还将军户当作奴隶般奴役。
    各地卫所军制世袭,将佐世袭将佐,兵士世袭兵士,底层军士待遇微薄,每月仅一石禄米,还要忍受上层军官的盘剥。
    军屯作为军饷来源,大多被军官侵占为私产,甚至奴役底层军士为其耕种。
    粮饷不济,役占严重,士兵大量逃亡,到了大明中期,缺额竟达到了惊人的六七成!
    六七成!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满额编制五千人的卫所,实际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六七成的兵士逃亡,卫所形同虚设,如何抵御大明中期日益猖獗的北虏南倭?
    北虏倭寇日益猖獗,兵士数量锐减,士气低落,战斗力严重下降;士兵们衣食无着,纪律涣散,军官不知作战,只知道盘剥士兵,官兵之间视若仇敌,可谓“无用之将统无制之兵”。
    如此情形,大明一旦遭遇外敌,该如何应对?
    明初那支可以征战四方的百万雄兵,因军户制度的弊端,战力直线下滑。到了土木堡之变时,明军大败,除了某些说不清的原因外,军户制度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也是重要原因,那时的明军,早已不是朱元璋、朱棣时代征战四方的强军,而是一群临时拿起武器的农民,指望他们打赢鞑
第(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恶女吃瓜!又是被百官宠疯的一天从火蓝刀锋开始,终结意难平儒道至上?我在异界背唐诗!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九疑赋漂亮女人浮沉路末世我被认定成了精神病重生1978:从北大荒深山挖药开始炮灰不按剧情走,主角全被虐成狗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