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爵有直升机?!”
少年望着窗外搅动风沙的机械巨兽,心中不由得再次展露出对这只鸭子的实力的惊讶,
苍川的惊讶是有根源的,
在这片大地之上,飞行类的载具几乎是政府和某些特殊群体的“专利”,
就以乌萨斯为例,作为一个在这片大地上纵横千百年的老牌强盛军事帝国,乌萨斯目前所拥有的飞行载具也是寥寥可数,其大概数量也是仅稍高于内卫大楼内记录在案的利刃们些许,
同时,这些数量稀少的“特殊单位”的用处和分配也是十分的单一,它们主要是配发于各个集团军用于指挥的空降以及重要人物与情报的紧急移动与运输,以及在每年帝国开展述职大会时对一些身处较远处的重大人物进行紧急出行的记录性的运输
可以说,乌萨斯的飞行载具是紧紧贴合于国家贵族与战争机器之上的,是所有平民与小贵族们终其一生或许都难以一见的“国之重器”
虽说以乌萨斯的实际事例来验证哥伦比亚的航空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的“不严谨”之处,但仅就一个军事大国在航空运输方面的“缺陷”,便足以推断出这片土地上其他国家对于“飞行载具”这一概念的投入和发展状况:
既然连深知航空运输重要性的乌萨斯都没有去扩大航空载具使用能力,概念以及范围的提升与扩大,那么就更别提其他对这种概念“缺乏”的国家了,
同时再加上一个“恐怖”且足以将以上事例加强并“扩散推广”的现实:
“泰拉没有航空公司”,
前者是乌萨斯主观的“前沿”事例,后者是这片大地上客观的现实依存,
纵使苍川在出行前往此国时并未查看哥伦比亚的发展情报,也可以从此般的国内外对比和这片大地的整体情况推导出一个“结论”:
这片大地上的诸国似乎对飞行类的载具的发展“并不感兴趣”,
但是,正如“结论”之中那“不感兴趣”的双引号一般,这种兴趣的“阻隔”并不是来自于这片大地诸国对飞行类载具的主观上的“否定”,而是依照现实而做出的无奈的“让步”,
凡是“结论”其背后就必然存在达到构成这一结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