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4)页
是秦枫的威慑力!
    有国师在,就没意外!
    国师不在,但锦囊在。
    朱棣目光落在这张薄薄的信笺上,凝神望去。
    【此番出兵,只为吊民伐罪,解民倒悬,我大明天兵奉行天讨,不愿见生灵涂炭。】
    【因此,有几桩告诫,望殿下遵行。】
    【其一,除了战争所需,不要过多杀伤人命,尤其是我大明兵锋,不要指向安南平民。】
    【其二,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可劫掠百姓,致使民怨沸腾。】
    【其三,不可侵犯敌国女子,不论是百姓妻女,或是敌国将领家眷。】
    【其四,除非战术需要,否则不要过多焚毁百姓房屋家舍。】
    【其五,如非必要,不要践踏百姓庄稼。】
    这?
    朱棣看完信笺,不可置信地将那页薄薄的纸,翻了过来,却见背面空空如也,并没有字迹。
    结束了?
    就、就说了这些不痛不痒不相干的?
    朱棣不由得大为失望。
    这一路上,虽然还没抵达安南国,但行军途中已经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朱棣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咬着牙坚持下来。
    很大意义上,秦枫的三个锦囊,就是朱棣的精神支柱。
    本以为到了安南国,这第一个锦囊,记载的是如何克敌制胜,如何先声夺人,先打一场漂漂亮亮的开门红,也好彻底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严威信……
    可是不曾想,这至关重要的第一个锦囊,竟然完全与战略战术无关。
    字里行间,谆谆教诲,都是让他尽量不要侵犯百姓,不要让国战发展成侵略战,解决安南之后,这里或许便是大明的领土,这里的百姓,也就是未来大明的百姓。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
    但问题是!
    仗怎么打,怎么解决这个看上去很不好对付的坡垒城,朱棣还是一头雾水的呀!
    然而锦囊用过了,四周的将领看不到锦囊内容,只是用一种羡慕而且崇拜的目光望着自己。
    朱棣知道,这目光不是对着自己的,而是对着他那位无所不能的老师。
    呼!
    朱棣神色不变,将信笺
第(3/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恐怖时代,从成为守墓人开始不是废武魂也想拜师?我专教废物吊打天才!除夕坐庄震八方,初一连夜离故乡真千金快回来,他们都想拆散你家重生渔村:开局赶海喂饱全家从种药开始苟道长生凭实力得机缘,怎能说我是反派!重生乌鸦,无限进化至世界最终携崽强势回归,渣总求复合?没门蛊系美人:主播她对大哥下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