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种子选手’啊?”
“你被认为是东娅地区最出色的参赛者,自那一刻开始其余人的角色主要是为了辅助你成长而存在的。”
柳休听后不由皱眉:“这么说如果我变成‘种子’之后,其他人就没有继续参赛必要了吗??”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果我不幸身亡呢?”柳休追问。
“那就换下一个成为新任种子。”
“每回比赛只能选出一个这样的人选么?”他又抛出一个问题。
“现阶段是如此,但是通过pk形式有可能会增加名额数量。”
听到这话,柳休眼睛立刻亮了起来:“那现在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再多一名种子选手了呀?”
“抱歉,目前还达不到标准要求。
”东娅不是赢了吗?”
“要想拿到新增资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最终活下来的队员占比达到80以上才算合格。”
原来是这么回事……
之前他就觉得挺奇怪为什么突然之间会出现这么激烈的较量活动原来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假如把这一切比作一场选拔培训的话,在初级阶段每个地区只有一个受训席位即所谓的“种子”;除了这唯一幸运儿以外的所有人都不得不原地等待。
区域对抗实际上不仅是增加了各个阵营之间的火药味同时更是争夺更多发展机会的关键节点之一——哪边赢得了胜利便能培养更多的“种子”。假设中国一下子冒出两位顶尖高手到最后时刻他们都能晋级成为“神级存在”的话这对整个队伍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增益。
(原来这个赛事比我想象得还要重要很多。)
想到这儿柳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真有机会争取到一个额外席位,这个新人该怎样挑选出来才行呢?”
“由现任头号种子提名。”
这句话瞬间触动了柳休的心弦,这意味着一旦中国队拥有了两个名额,则他可以直接指定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担任替补。
是否被挑中为“种子”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足够力量去争取生路;也间接左右着他们在虚拟社会中的定位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