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应该由小诗诗的父亲,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择日朱兴明穿戴蟒袍前往小诗诗家见其父母,内大臣、散佚大臣、侍卫、护军等随行。到达大门,小诗诗父亲着蟒服迎于门外。皇子升堂拜,小诗诗父亲答三拜。以同样的礼节再见小诗诗母亲。辞行时,小诗诗父亲送出大门外。
小诗诗没有父亲,哥哥也早已战死。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许多朝臣执意反对的原因。别的不说,单单是婚礼的第一项流程,就出了很大的问题。
而沈家并无其他族人,让谁代替小诗诗的父亲与乾清门外接旨,这难倒了钦天监的一众官员们。
女子的地位是低下的,所以沈夫人不能抛头露面。甚至于小诗诗的名字,都只能以沈氏代替。
这也是大宋一朝,为什么许多皇后只知其姓而不知其名的原因。即便是在官方的正史中,都不会有记载皇后的全名。
最终,钦天监的官员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不由沈家人去乾清宫外接旨,而是直接又宫里太监去沈家传旨。沈夫人在亡夫灵位面前,代夫接旨。
这样既避免了沈夫人抛头露面,还能使得婚礼礼仪不缺。最终,朱兴明与沈诗诗的指婚流程才算完成。
太子妃,往后二人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再也没有官员,敢站出来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