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这样之人,自不会形成对天道之威胁或是伤天害理之恶魔。如此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征服欲与反抗之心的持久矛盾。
修行者真正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我。要在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行,其内心自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与抗争。
而这些疑问与抗争,就是新我与旧我的较量与反抗。唯有这些抗争与较量,方会让修者更加坚强,更坚决地征服自我,成达真我。
而在新我与旧我的交替抗衡过程中,原生恶行得以消除,后来善德得以发扬,到了一定程度,自己就会因为不断地自修完善而真我强大起来。
如此强大,即是孔圣人所告知仲由的“强大”。也即是《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真义所在,更是有德识之人,尽善尽美力体珍惜、保持和追求的真我之道。
古语有曰:“日持三省,图精进。总见昨为今日非。”生活中,修者断不可因私而痛恨别人,痛恨别人其实就是痛苦自己。守一份平常、安静的心态,这才是修者学道应该如实做的事。常常清静,方能生出真智慧,习《清静经》是为个人修持、参悟大道奠定基石。
修者初入清静地,每晚睡前,静心一刻或是半时,时持而不限,身松自察,呼吸升降,坐卧皆可,徐除慢慢,自然调匀呼吸,呼吸能深、长、细、微,时心自也就随之安静。
此法自然而然,可使皮囊五脏得以自然平衡,正气能添。如每日坚持,随之而康健。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