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瓶颈
有了资金支持,项目得以继续推进。朝帆和夕舟聘请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团队。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猫咪守”的研发中,不断优化机器人的功能和外观。
随着研发的深入,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如何让“猫咪守”准确识别猫咪的情绪。猫咪的情绪表达十分微妙,仅仅通过视觉和听觉传感器很难精准判断。团队尝试了各种算法和模型,但效果都不尽人意。
这个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团队成员之间开始出现分歧,有人认为应该放弃这个过于复杂的功能,先保证基本的护理功能完善;而朝帆和夕舟则坚持要攻克这个难关,他们坚信只有真正理解猫咪的情绪,“猫咪守”才能成为一款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在激烈的争论中,团队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朝帆意识到,如果不尽快解决内部矛盾,整个项目都将面临失败的风险。他组织了一次团队聚餐,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忧。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决定一起努力攻克情绪识别技术。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朝帆偶然从一篇关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论文中得到启发,他尝试将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并运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析。经过连续一周的日夜奋战,“猫咪守”终于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猫咪的几种常见情绪,如开心、难过、生气等。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市场的挑战
“猫咪守”终于完成了原型制作,接下来就是推向市场。朝帆和夕舟满怀期待地参加各种宠物用品展会,向潜在客户展示他们的产品。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大多数宠物店主和消费者对这个新奇的产品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猫咪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害怕会伤害到自己心爱的猫咪。而且,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传统的宠物护理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这使得“猫咪守”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对市场的冷淡反应,团队士气低落。朝帆和夕舟开始反思营销策略,他们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