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等到国库稍微充裕一点,只要陛下整顿好内政等,那么大明的军队就要继续用兵了,这也是五军都督府上下的共识,没人会怀疑这一点。
所以该厉兵秣马的时候,肯定还需要继续厉兵秣马,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建功立业。
哪怕李景隆现如今是曹国公了,看似是升无可升了,不过该有的志向还是要有。他还想要追赶父辈的脚步,那还是他远远不及的高度。
虽然糟心事有不少,可是也有了一些好消息,这就是朱允熥开心的理由。每天有一点小进步,以后说不定就有大发展。
在李景隆报完喜之后,张福生匆匆过来汇报,“陛下,吴王殿下上了请罪折。”
朱允熥顿时忍俊不禁,笑了起来,“我这位二哥,现在不是在游山玩水就是在忙着请罪了,拿过来我瞧瞧。”
其实朱允炆现在心里也苦,这几年他一直都是谨小慎微的,生怕犯了什么错误被翻旧账。扪心自问,他要是坐在皇帝的位置上,那可饶不了朱允熥。
别看现在在游山玩水等等,也不敢去越雷池半步,可是心里该有的紧张还是会紧张,这就是在表明自己现在是真的无害了。
可是前有妻弟犯错,后有母妃有怨言,这都让他更加的胆战心惊,可谓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只能努力的撇清关系,然后上折请罪。
现在倒好,又出现了御下不严,而且还是在皇帝非常在意的海贸这件事情上出现了纰漏,这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
甚至阴谋的在想,这是不是皇帝故意安排、栽赃给他的罪名。毕竟在朱允炆看来,他要是当了皇帝,安排一下这些事情非常容易,到时候罚起来也顺手。
看着请罪折,也可以称得上是自辩状,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的这个二哥还是那么的‘单纯’,或者说那么的刻薄寡情,一旦出现了什么情况,首先想着的是怎么样将自己给摘出去,让自己显得无辜。
“下旨,吴王御下不严,罚俸两千石。”朱允熥面无表情的说道,“吴王府中一应案犯皆有锦衣卫缉拿,令皇后下旨宽慰皇侄。”
该罚的肯定是要罚,但是该施恩的还是要施恩。
毕竟还有一个皇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