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因为学子们不想办了,而是因为太子殿下办的义学,京城开了好几家,三无书社的小课堂就没必要开了,书社的社员,也会去义学做义工。
迟英杰上回科举,倒是考到了个功名,毕竟考不上功名,会有性命之忧。他年纪还不大,倒也还不怎么想死。
他还通过侯府当家主母的一番操作,在吏部谋了个差事了。
哪怕以后伯爵府没了爵位,迟英杰靠自己,估计也是饿不死了。
建安侯府主母的操作,自然是通过吴夫人来搞定的。
如今他们京城的这波夫人,什么八王妃,关静,吴夫人,建安侯府主母,永益候夫人,安阳伯夫人几人搞了个毛衣社,三不五时的以打毛衣,交流花样的名义聚在一起,偶尔搞些不违反大乾律例的利益交换。
比如说,迟英杰进吏部这事儿。
吏部名额本也有限,如果没路子,那肯定就进不去,但是有了这样那样的路子,迟英杰自己本身也有功名,那就好说了。
当然咯,这种事儿反正到处都有,哪怕皇帝皇后知道了,其实也不会说什么的。因为本身这事儿就不违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