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听闻,瞬间回过神来,应了一声:“进来吧。”
陆抗撩开帐帘,大步走进大帐。他手中拿着一本账册,神色恭敬,脸上虽带着几分少年的稚嫩,却又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待走到杨再兴面前,陆抗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礼道:“大将军,粮草数目已统计完毕,尽皆登记造册,还请大将军过目。”
杨再兴微微点头,示意陆抗起身。他看着眼前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坚毅,不禁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模样。那时的他,同样怀揣着一腔热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如今,看到陆抗,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自己,心中不禁对陆抗起了几分爱才之心。
“起来吧,幼节,把粮草情况详细与我说说。”杨再兴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温和。
陆抗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汇报着:“大将军,此次押运的粮草共计……各类物资的数量和储存情况都记录在账册上。”
杨再兴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待陆抗汇报完,杨再兴接过账册,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完账册后,杨再兴心中对陆抗的能力又多了几分肯定。于是,他便借此机会对陆抗考较道:“幼节,你对我军的情况十分了解。你且分析分析,大军在攻打淮南郡期间,暴露出了哪些问题与不足?”
陆抗闻言,微微思索了片刻,便开始侃侃而谈起来。他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地将大军在后勤保障、兵力调配、战术安排等方面的不足一一罗列了出来。在说到众将在临阵指挥上的问题时,也毫不避讳,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几位将领的失误之处。
然而,当话题转到杨再兴身上时,陆抗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整个人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他深知,指出大将军的错误,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大祸,但看着杨再兴那鼓励的眼神,他又有些难以开口。
杨再兴见状,微微一笑道:“幼节,无需担心,有什么就说什么,实话实说便是了。我今日问你,就是想听听你的真实看法。”
陆抗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说道:“大将军,末将斗胆直言。这一路下来,您在一些决策上,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对一些将领的合理建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合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