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是真写出这样一篇策论来,那他估计是真正的要出名了。
而且风头出的太过,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所以,文章写出来很需要修饰,不然,人性的赤裸,真的会让一般的人接受不了。
审视现代社会的官场百态,如在《人民的名义》这部作品所呈现的情境中。
李达康追求政绩,其治下的干部存在贪腐现象;
而易学习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沙子,可是这样的人,让他带领百姓致富。
却只能想到的是让老百姓出去打工,在外务工,对方的思想阶级还是工薪阶级。
他的格局没有打开,他没有能力,创造经济,让百姓过得更好。与孙连成虽无贪腐之行,却碌碌无为一样。
这也是明明大家都知道,谁都贪了,可那样的人,依然坐在位置上好好的。
这似乎在无形之中向人们传递出一种扭曲的观念:
似乎想要推动地方发展、成就一番事业,就不得不容忍甚至任用一些存在问题的官员。
苏辰安想明白之后也是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浊气。
看到其他的贡士陆陆续续已经动笔,时间也差不多了。
是时候该动笔了,不然就算他再有雄韬伟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没有完成作答。
到最后还不是一场空。
“今之局,仿若沧海行舟,波谲云诡,欲安邦定国、驭臣牧民,当施妙策。
吾以为,于用人行政之道,有一策可资参详。
然此策非为常法,乃险中求胜、迂回制衡之术,需慎密筹谋、精准施行。
一、利诱为驱,纳贪吏以资事
世有逐利之徒,其于财货之贪念颇重,若纳之于朝,许以可控之利源,犹如驭马执辔,可使其为吾所用。
此类官吏,因贪恋所得之财,必竭力维护施予其利之权柄,于诸事上可为前驱,或奔走于艰难之务,或周旋于复杂之局,借其私欲,驱策其行,成吾欲成之事。
然此间关键,在于控其贪欲之度,缚其妄为之手,使其利尽于吾之掌控,事达于吾之心意。
如匠人之使斧锯,用其利而防其伤,方可收用人之效,而无失控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