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佃户们终日劳作,为门阀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使得门阀富可敌国。
更为棘手的是,各大门阀深谙抱团取暖之道,通过频繁的联姻,将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你家公子娶我家千金,我家子弟入赘你家,如此循环往复,血缘与利益交织,形成坚不可摧的门阀集团。
他们的门生故吏如同漫天繁星,散布于朝堂内外、四方郡县。
朝堂之上,每一项政令的讨论、每一个官职的任免,都有他们安插的“话事人”。
那些表面对皇帝唯命是从,实则暗自为门阀传递消息、操控局势的官员。
皇帝身处龙椅之上,看似手握乾坤,实则掣肘重重。
许多时候,皇帝心中纵然对门阀的专权跋扈愤恨不已,恨不得一道圣旨下去,将这些门阀全家斩尽杀绝,以绝后患。
可真要付诸行动,才惊觉根本动弹不得。
一旦贸然与门阀翻脸,皇帝的政令就如同被禁锢在皇宫之内的困兽,连长安的大门都迈不出去。
地方官员大多出自门阀举荐或与门阀有千丝万缕联系。
他们接到政令,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拖延推诿,就是不肯切实执行。
而民间百姓长期受门阀荫庇,或慑于其威势,也未必会响应皇帝的号召。
历史上,不乏有雄心壮志的皇帝试图挑战门阀权威。
有的皇帝暗中培养亲信,试图从内部瓦解门阀集团;
有的皇帝大力推行新政,想从经济、政治根基上削弱门阀。
但往往是刚一冒头,便遭遇门阀的疯狂反扑。
新政夭折,亲信被害,皇帝自身都陷入危局。
这背后,是门阀数百年积累的财富、人脉与威望在撑腰,他们就像一个紧密咬合的巨大齿轮组,转动起来,能碾碎一切阻碍。
直到朝代历经沧海桑田,经济格局发生剧变,新兴阶层崛起,加之科举制度等因素持续发力。
一点点撬动门阀根基,才使得这延续许久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但那一段段皇权与门阀博弈的惊心动魄历史,依然深深镌刻在岁月的长河中,供后人喟叹、警醒。
沉思片刻,他轻声进言:“殿下,臣以为,朝廷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