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页
    原本一家四口,一年收成五千斤的红薯,按照一斤红薯二十钱,假设可以卖个一万钱。
    可若是大秦海外那十八郡的粮食上市,价格跌到十钱一斤,一家农户的收成,便直接锐减一半。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只是李斯也没想到,事情竟然能发展到这一地步,只得前来求见公子,想要妙招来解决。
    子婴反问道:“可我听说,现在精米的价格更是翻倍,不少人改种棉花香料,乃至果园蔬菜,收成都是不俗,你为何这般焦虑?”
    李斯一愣,没想到公子竟然知道这件事,而且了解的还不少。
    老百姓种植土豆、红薯这些作物价格太低,便有不少人开始改种水稻。
    由于产量不高,稻米的价格,反而节节攀升。
    至于棉花桑树这些经济作物,价格一直就很高。
    那一年,大秦的粮食还没到这般巨大产量时,江南的百姓便开始大规模改种桑田,当初,子婴还建议过,要严格控制改稻为桑,几年前,这项限制被废除,江南的大部分稻田全部改成了桑田。
    导致生丝产量年年攀升,而纺纱机的诞生,生产丝绸的效率大大提高,也间接导致了去年的‘丝绸之祸’。
    “公子有所不知啊,改换种植作物是一种法子,还有另一种法子,便是荒废田地,直接去工坊里打工,一年挣取的工钱,比之种田的收入还要多,长此以往下去,我大秦的基柱岂不是要坍塌?”
    李斯言辞恳切,这几年他走访了不少地方,当地百姓生活之变化,超过了他的预料。
    谷贱伤农,可不是说着玩的,种田不挣钱,还有人去种吗?
    李斯巴不得这万里河山,每一片土地都有人去播种,看到南方有的郡县的土地竟然开始大面积荒废,如何让他不寒心?
    “这种变化竟然来的这么快……”子婴自言自语了一句,片刻后,见李斯一脸悲愤,便安慰道:“无妨,这些事,都在计划之内,你不是计算过,新增那十八个郡产的粮食,足够一亿人吃喝,绝计不会饿死人。”
    听到公子提到孔雀国旧地那十八个郡,李斯立刻苦笑道:“公子,那三年之期未到,尚不能收取土地税,我大秦还是要及早遏制,否则华夏之地,往后还
第(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非洲创业实录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大反派也有春天2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养生篮球,从啃老湖人F4开始抗战之关山重重我怎么还活着?克系执法官神三群聊: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