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不管他们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做到一村一井,不能粮食的问题解决了,百姓却要因为没水喝而逃难。”
“……”
正当朱标和李善长和刘伯温商量着大旱的事情时,杨少峰正坐在淮安府的大堂上发呆。
锦衣卫抓人的速度很快。
从淮安府知府的府衙再到山阳县的县衙,大大小小几十个官吏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全部捉拿归案,而且还顺手帮他们找来了九族亲眷。
但是淮安府干旱的情况却远比想象中还要恶劣。
许多地方的土地已经开始出现龟裂的现象。
许多村庄、县城的水井已经几近枯涸,勉强打上来的水就像黄泥汤子一般,一桶泥汤子要放置大半天才能澄出一部分可以喝的水。
就连水面极广的洪泽湖和骆马湖等湖库的水位也明显下降,再这么降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龟裂的湖底。
这种级别的干旱,不说百年不遇,起码也是几十年难遇。
跛五站在杨少峰身边,眼看着杨少峰一直都是这副眉头紧皱的样子,便忍不住劝道:“大老爷,咱们宁阳县当初不也旱过嘛,而且这两年也一直都旱,就是旱的轻点儿,既然咱们宁阳县能熬过去,淮安府这里应该也能熬过去。”
杨少峰勉强笑了笑,说道:“不一样。”
“咱们宁阳县当初旱的轻,而且当时还能从大汶河里取水、蓄水。”
“再配合打井汲水,想要熬过去,不难。”
“但是淮安府这里却要严重的多,连那洪泽湖等大湖的水位都下降了,就是想取水、蓄水都难。”
“要组织百姓打井,危险不危险的且不说,关键是能打出来几口井?”
“而且水井的数量太少,更容易引得百姓抢水,这也是个麻烦事儿。”
说水位下降之类的,跛五不是太懂这些,顶多也就是听明白了淮安府的干旱比较严重,比当初的宁阳县还要严重得多。
但是跛五听懂了一件事,那就是水井不够用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百姓械斗。
跛五恨恨的呸了一声,骂道:“还是吴振东那些狗官的错,要是他们早就跟大老爷一样组织百姓打井、挖水库,百姓也用不着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