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浸染天际。
葫芦河的水波在残阳下翻涌,泛着诡异的幽光。
粼粼波光间,十二道浮桥横跨河面,宛如十二条蛰伏的巨蟒,蓄势待发。
李凉祚率领二十多万西夏大军,踏着浮桥而来。
在秦州镇西门十里外,背靠巍峨的邽山。
密密麻麻的营帐,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旌旗招展,刀光闪烁。
肃杀之气,在空气中肆意弥漫。
秦州城是大周朝秦凤路防御西夏的核心要塞。
四座城门,各有千秋,却又彼此呼应。
西北的镇西门,距渭河支流葫芦河约六里。
那是整个城池的咽喉,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正南的永宁门、东南的通济门。
分别依偎着渭河与葫芦河。
河水如天然屏障,让进攻难如登天。
东北的迎旭门,城墙绵延三里,连跨山体。
仅有一个军事密道入口,直通数百米高的邽山哨所。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因此,留给西夏人突破秦州的关口。
只剩下西北的镇西门。
徐子建深知此处关键,作为守将,他带领3万禁军,亲自在镇西门外安营扎寨,严阵以待。
此时,李凉祚和一众西夏将领骑着河西高头大马,缓缓来到秦州城外二里处。
他们望着大周人修建的营寨中那高高飘扬的徐字大旗,脸上,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大周那个小文官不自量力!”
“居然想和我们野战,简直是找死!”
西寿宝泰军司、卓罗和南军司、韦州监军司、白马强镇军司等将领纷纷站出来大声嘲笑。
韦州监军司指挥使野利旺更是嚣张。
“大王,请让我带领手下的五万兵马,保证一个冲锋就能踏平他们的营寨!”
“这次定要把姓徐的小文官抓回来剥皮抽筋!”
他的话语中,满是傲慢与不屑,仿佛大周军队,只是待宰的羔羊。
然而,李凉祚却没有被这轻敌情绪左右。
他眉头微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他深知,徐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