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伤兵营内烛火摇曳。
徐子建戴着自制的羊肠手套,手持手术刀,全神贯注地为八名士兵进行手术。
汗水不断从他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但他却浑然不觉。
他拿着柳叶刀小心翼翼地切开伤口,一点点清理着伤口内的淤血和碎肉,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将深深嵌入体内的箭头一一取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到半夜,手术才全部完成。
八名原本被判定必死无疑的士兵,终于被从鬼门关抢救了回来。
“大人,多亏了您,他们都挺过来了!”
一名军医激动地说道。
徐子建疲惫地笑了笑,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辛苦了,大家都去休息吧。”
那些原本以为自己活不过今夜的士兵,望着徐子建离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要知道,徐大人可是文官,还是秦风路二号人物,副经略相公啊!
他居然亲手下场救治濒临死亡伤兵,而且医术精湛,将很多被判定活不了的士兵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徐大人真是大好人啊!”
“是啊,以前哪有这样的大官把我们当兵看,受伤了也就是随便上点药,听天由命。”
“以后跟着徐大人,就算死也值了!”
士兵们小声议论着,脸上满是动容之色。
然而,这件事也被秦州某些人诟病。
有人认为徐子建身为文官,不该插手军医之事,有失体统;
也有人嫉妒他在士兵中的威望,暗中诋毁。
但在秦州城的所有士兵心目中,这件事意义重大。
这位新来的徐经略相公,将他们当人看,不但让他们吃上了肉,受伤了还全力救治,这份恩情,他们记在了心里。
苏轼听闻此事,找到徐子建,满脸疑惑地问道:“公明,为何花这么多精力在那些伤兵身上?如今军务繁忙,何必亲自去做手术?”
徐子建望向远方,神色凝重:“子瞻,你可知道,在西疆战场上,伤兵营的问题有多大?
哪怕是轻伤,都有三成的死亡率;受了重伤,死亡率更是高达六成,即便侥幸不死,也大多要截肢才能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