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微微颔首,对徐子建点明的平夏城关键地理位置表示认同。
也有人眉头紧皱,面露担忧之色,显然是在思索修筑此城将会面临的重重阻碍。
欧阳修并未停顿,继续念道:“城防依‘重门叠户’之制,内外城垣周长八里,设瓮城四座、箭楼十二座,壕沟深三丈、宽五丈,辅以神臂弓床弩三百架、投石车五十具。
更置‘无地分马’五千骑,屯驻精锐以备突袭。此城既成,西可直捣天都山巢穴,东能策应环庆诸路,北可牵制灵州党项,南可拱卫关中腹地。
昔汉武筑朔方以制匈奴,唐宗修三受降城以御突厥,今之平夏,正合此势。 ”
此时,朝堂上的讨论声愈发响亮。
武将们听得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平夏城建成后,大周军队凭借坚城要塞,纵横捭阖、抵御西夏的壮丽场景。
而文臣们则显得更为谨慎,有的轻轻抚着胡须,在心中默默权衡着利弊。
“葫芦河川膏腴之地,可垦田二十万亩,岁收粟麦十万石。城内置‘裕财仓’,储粮五万石,复设榷场与蕃部互市,岁入青盐税银三万两。更迁汉蕃百姓万户实边,耕战结合,数年之后,当使‘仓廪丰实,士马强盛’。西夏若失此地利,其左厢军粮道必绝,青盐贸易必衰,国力将自内而溃。 ”
这番关于经济民生的阐述,让不少官员眼前一亮。
经济是战争的根基,平夏城若能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对西夏形成经济封锁,无疑将大大增加大周在这场博弈中的胜算。
“臣观西夏之势,自元昊以来,恃横山之险、天都之固,屡寇泾原。
今平夏城若成,可‘削其羽翼,困其根本’。
若再筑西安州以控天都,修镇羌寨以断粮道,三年之内,西夏必蹙。
昔范仲淹守庆州,种谔取绥州,皆为一时之功;今臣筑平夏,乃为万世之基。
若朝廷不弃,臣愿率四路之师,进据横山,直捣兴庆,使西夏‘重文轻武,内讧弱势’,终成‘嘉佑和议’之局。 ”
听到此处,嘉佑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