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令第三波次的鱼雷机,让他们先向日向号集火!”
“是!”
第三波舰载机群是正儿八经的鱼雷机编队。
南海舰队使用的鱼雷机是更加适合俯冲投弹的国产版大青花鱼鱼雷攻击机的特化加强型。
国产版大清花鱼使用了动力和可靠性更好的发动机,使得其在机动性能大大提升的基础上,还可以携带两枚中型空投鱼雷。
不过这款鱼雷机的速度远低于其他舰载机,其自身的防护火力只有一发空空导弹和两挺航空机枪,属于那种在现代海战中食物链最底端的存在。
之所以前两波的鱼雷攻击是由舰载版猎隼发起的,便是因为猎隼需要在投下鱼雷之后拖住敌舰载战斗机。
第二波猎隼投完鱼雷之后,便回到了鱼雷机编队的两侧提供保护,并未参与远处的空战。
鱼雷机编队有鱼雷机二十二架。
它们在敌舰防空网外发起了俯冲投弹。
二十二枚鱼雷入水,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扇形攻击面。
鱼雷机上有专门的鱼雷引导指示器。
投完鱼雷,鱼雷机机组便把引导指示器对准了日向号。
近距离的战场引导可比轨道上的卫星制导靠谱多了,精确度也高出好几个档次。
巨大的扇形攻击面在接近日向号所在海域的时候,快速收缩为一个巨大的矛头攻击面。
密密麻麻的巨大尾迹让日向号舰长酒井长寿头皮发麻。
酒井长寿冲着传令兵大吼,“支那人的鱼雷可以改变航向,全速规避!”
“近防火力,别管那些战机了!全部给我阻拦鱼雷!”
他的决定很正确,全舰所有射界允许的速射火力集中起来攻击尾迹明显的鱼雷,效果立竿见影。
二十二条鱼雷,只有六条安然无恙的进入了近防火力的射击死角,其他鱼雷全部在中途被摧毁。
可惜日向号的好运光环到期了,或者说它的幸运光环在绝对的技术优势面前完全失效了。
进入日向号火力死角的六条鱼雷在鱼雷机的引导下,接连命中它的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