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道:“郤正先生,圣上三道御旨,召我班师还朝,却又不肯召见,内中是何缘故,还请先生赐教。”】
——“姜维:早知道就不回来了,反正天天不上朝也不知道我回没回来。”
——“刘婵一开始是支持北伐,可能是因为打的太久了耗不起才召回的吧,如果要召回为什么之前还要同意北伐呢。”
——“阿斗:朕只是想让相父和大将军享享福,不要去前线受苦受累。”
【郤正左右看了一眼,对姜维使眼色,示意他换个地方讲话:“大将军,请。”】
【二人走出皇宫后,郤正对姜维道:“宦官黄皓欲使右将军阎宇,阵前立功,取代大将军之位,故启奏圣上,发诏撤回大将军。”】
【“后又闻邓艾善于用兵,阎宇不敢领命,故而作罢。”】
——“姜维:啊?。”
——“我tm都气笑了。”
——“没那个能力就老老实实让别人做,抢什么功。”
【姜维气愤道:“我必杀此宦竖。”】
【“大将军不可。”郤正劝道,“大将军继武侯之业,任重道远,岂可造次。”】
【“倘若圣上不容,反为不美啊。”】
【姜维遗憾道:“先生之言是也。”】
——“丞相在时宦官不敢作妖,有一个传谣的宦官都被丞相杀了。”
——“伯约没有亮亮的权利,亮亮说话阿斗还是听的。”
——“诸葛平时不生气,但只要发横杀谁,没人敢说不字,姜维完全不一样。”
——“诸葛亮是托孤大臣相父,他杀宦官没事,姜维是降将又没刘备遗命,只能束手束脚。”
——“而且即使姜维把黄皓杀了,依照刘禅的性子还会继续宠幸其他奸佞的,这样的话姜维还会被刘禅算账。”
【几日之后,刘禅终于肯见姜维。】
【姜维带着几名北伐将领,入宫面圣:“臣等叩见圣上。”】
【看到姜维,刘禅完全没有好脸色。】
【姜维忍着难堪,道:“臣九伐中原,连胜数仗,已困邓艾于祁山之中。”】
【“陛下连降三诏,谕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