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潘某,女性,41岁。1978年11月25日,患者在某医院就诊。据患者描述,前天晚上她突然感觉到口中出血,血液从舌下正中偏右的位置涌出,并没有任何外伤,在其他医院用纱布止血却未成功。后来,尝试使用云南白药进行处理,并再次进行压迫止血,暂时成功。
经过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仅为52x109\/l,也就是52万\/立方毫米,血压为194\/136kpa(146\/102毫米汞柱)。尽管使用了西药治疗,但患者仍然会不时地出现少量血液掺出的状况,同时伴有头晕和胀痛感。患者的舌质呈现出红润的颜色,舌苔为薄白微腻,脉象表现为弦滑。
[治则]清心平肝,凉血止血。
[方药]生地12克,夏枯草12克,炒槐米12克,玄参12克,钩藤12克,淡竹叶10克,麦冬10克,白蒺藜10克,甘草5克,木通5克,菊花6克,丹皮6克,仙鹤草15克。3剂后,出血已止,仅感头晕乏力,仿杞菊地黄丸加黄芪、太子参、当归、钩藤,服3剂而愈。随访未复发。
[评析]舌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病因为火邪。火邪,又称火热,是中医学中一种具有温热、炎性特点的邪气,在人体内容易引起诸多不适症状。据《诸病源候论》所云:“若心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这句话意味着,当心脏存在热邪时,舌头上容易出现出血现象,如同涌泉一般。
然而,舌出血的病机并非仅仅局限于心火。在中医理论中,脾肾也与舌出血有一定的联系。张景岳在《医学纲目》中提到:“心脾肾之脉皆及于舌,若此诸经有火,则皆能会舌出血。”这意味着,当心、脾、肾等经络出现火邪时,也容易导致舌出血。因此,在治疗舌出血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在本案中,治疗舌出血的方法为清热凉血。清热凉血法是中医治疗火热邪气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手段,达到消除火热邪气、恢复气血正常运行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舌出血的症状逐渐减轻,最终痊愈。
在中医治疗中,清热凉血法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养阴生津、疏风散寒、利湿消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