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戴某,女,62岁。患者自述于1981年3月12日前来就诊。据患者所述,她在六年前曾于某医院口腔科接受过补牙治疗。然而,治疗后的第二天,她便开始出现白天磨牙的现象,起初是间断性的,后来逐渐变为持续不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患者尝试过多次就医,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近年来,患者的面部逐渐显得苍白消瘦,脘部疼痛连及胁肋,嗳气时胃纳减退,大便稀溏且伴有腰酸,头晕目眩等症状也日益加重。在望诊时,患者的舌头呈现淡白色,舌苔薄,脉象濡弦。
[治则]泻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10克,陈皮10克,炒白芍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当归9克,香附9克,炙甘草3克,薄荷3克,生姜3片。5剂后,白天磨牙减少,脘痛已瘥,纳增。上方去薄荷,生姜,减柴胡为5克,陈皮为5克,加川断10克,炒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继服10剂,诸症减轻。此后原方出入再服20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评析]夜间磨牙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白天磨牙的人却相对较少。关于磨牙的原因,一般认为与肠胃功能紊乱有关,但在这个病例中,医生通过仔细辨证发现,患者的磨牙症状是由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胃部不适。因此,医生采用逍遥散为基础方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加减,最终使患者痊愈。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症状灵活地选择治疗方案。不能拘泥于某种病症或治疗方法,而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在治疗时应该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医生还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因素,因为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磨牙等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病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总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灵活地选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对磨牙问题,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