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诃额伦知道这件事后怒不可遏,一边用荆条狠狠抽打儿子,一边引证祖言古语严厉训斥。
这些经历对铁木真的人生观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
另一边,克烈部毕竟是蒙古大部,之前在女真人的支持下吞并了不少小部落,实力非常强悍。再加上首领王罕手段高明,一番分化瓦解之下成功击败了讨伐联军,漠北草原再次陷入诸部混战的局面。
一些战败的原乞颜部族人不愿投降克烈部,便找到了铁木真一家,重新聚集在他们周围。
乞颜部的重建很快引起了各方警惕,生怕养虎为患的泰赤乌部塔里忽台率先发难。
年纪尚小的铁木真战败被擒,幸好十三岁的他身高差一点儿没超过车轮,塔里忽台只能按照蒙古人的规矩饶了他一条性命。
不过那货很快又后悔了,决定斩草除根,可等他拎着刀再去找人时,发现这小子居然已经跑了!
塔里忽台派兵追杀,铁木真在泰赤乌部属民锁儿罕失剌一家的帮助下,藏在羊毛车里才得以再次脱险。
原来蒙古人虽然有很多观念都和中原的汉人不同,比如对杀戮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漠视,但总有一些人性是共通的,比如对无耻背叛的鄙视。
泰赤乌原本是乞颜部的盟友,曾经并肩反抗过女真人的暴政。
可也速该前脚刚死,塔里忽台后脚就开始欺负孤儿寡母,当年大部分离开的乞颜部族人都被他收入了囊中。
这倒不算什么,草原上生存艰难,普通牧民投靠强大的部落太平常了。
可也速该的儿子刚刚长大,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成年,塔里忽台居然又要赶尽杀绝!
这种做法,像锁儿罕失剌一家这样的普通牧民虽然不敢置喙,心里却是极度不齿的,而蒙古人也不缺将不齿变成行动的勇气。
铁木真侥幸逃脱后,一边寻回家人并召集旧部,一边徙帐于更北边的桑沽儿河畔【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合刺鲁格的青海子一带。
说是徙帐,其实只是好听一点儿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流浪,因为要整日躲避泰赤乌人的追杀。
流浪途中,铁木真痛定思痛,知道要想对抗泰赤乌人,甚至完成反杀,就必须寻求另一个强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