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前头便写着:【百姓的基本生存】。
下面则分了三点:
【其一,各项灾祸损失最小化。】
【其二,番薯种植,并尽快获得其他高产作物。】
【其三,农业水平提升。】
这第一点,自去年登基之后就一直在做。至于今年,根据朱允熥的记忆,洪武二十六年也即开乾元年,大的天灾一共有两项,一个是刚刚在议今年预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打算的大涝,另一个,则是河南一带的大旱。
只是大面积大旱这种天灾。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物力、人力,怎么做都很难提前有效的预防,只能等到时候提前调粮囤粮了。
好在朱允熥拥有信息的前置性,不至于遭遇跟历来皇帝最常头痛的那样,到灾祸发生了才知道要去处理,而一般到了这种时候,手里有粮的一定会囤积居奇,疯狂抬高粮价,无解的难题就落到皇帝和朝廷身上了。
再加上提前预防水患。
又能保住山东、京师直隶一带的粮食产量,诸多防范,将这两个难关度过去,天灾的威胁也算解了。
朱允熥在心里思索了片刻。
便在第一点后面打了个「√」。
至于第二点。
第一茬番薯长得很好,平稳落地,现在第二茬番薯都已经长得十分茁壮茂密,再过上一个来月的时间,第二茬番薯都快能出土了。
而其他高产作物,却是目前一下子难搞,得出海了才有,朱允熥只能暂且放在一边。
“这第三点……按照现在的节奏,番薯的培育和繁殖很方便,不停不歇循环往复一茬茬种下去……”
“推广普及、种植培育方法、与本土主要作物的融合,土地肥力的保持、科学合理的轮作……桩桩件件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朱允熥看着自己写下的第三点,【农业水平提升】,目光定定、若有所思地轻声呢喃道。
沉吟片刻。
他便在这一点后面挥笔写下:【建立专门的农业部,由王祯后人王应辛一族负责。】
前朝的王祯是个妙人儿。
虽说去年王应辛忙活的大多都是技术活儿,譬如活字印刷、譬如水力纺纱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