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下之术,就在于因人而异。
对詹徽、傅友文这些老油子得用手段,对王应辛这种有理想、有劲头的人,真诚才是更大的必杀技。
王应辛当即“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微臣!谢陛下知遇之恩,谢陛下成全之恩,更谢陛下对天下百姓的仁德之恩!有陛下这份信任,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再次抬起头来,他一双眼睛已然通红,噙满泪水。
朱允熥当即伸手虚抬了一下,道:“爱卿且平身就是,朕想的是大明百姓,你想的也是,你我是同路人。”
王应辛颤颤巍巍站起来,满脸谦逊地道:“陛下抬举,微臣万不敢当。”
朱允熥也不再纠结于这些言语上的推脱。
而是把目光更多的放在要做的事情上,在脑子里略略整理了片刻,便接着说道:
“接下来的农业部,由你来牵头负责。”
“至于农业部要做的事情,总体来说,有三件,一近,一中期,一远。”朱允熥目光笃然,毫不迟疑地道。
或者说。
他对农业部的规划一直都有很清晰的定位和目的。
王应辛面上则露出了些许意外之色。
一般来说,他被委以重任,农业部往后要做些什么事、能做些什么事,都该由他这个负责人绞尽脑汁考虑、总结、呈报上来。甚至就在刚刚双方谈话之间,他心中其实都已经隐隐开始在模糊思考着这件事了。
而陛下作为当朝帝王。
能愿意为了此事亲自了解《农书》之中的内容,甚至查县志,躬亲至此,考虑农业部的种种,已经是难得中的难得了,却不想对于农业部的事务,他都有详细安排?
想到这里,王应辛肃然垂首:“微臣但听陛下吩咐。”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
“既然朕把事情分为近、中、远,那我们先说近的,《农书》之中最重要的篇幅,自然就是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土壤……等等,对耕作技术以及各种农具的使用普及,以因地制宜地提高农物产量。”
“开年了,再过上一个月的时间,便逐渐开始进入播种的时节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