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抗洪救灾中,军队与地方干部、志愿者们紧密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每一袋米、每一瓶水,都成为洪灾中百姓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不过这么大规模的动作,自然也瞒不住国际眼线。
京州军区和地方政府的这场联合行动,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目光。
着名的《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专题报道,标题为《军民合力,京州在洪水中浴火重生》。
文章中详细描绘了京州抗洪的场景,从满载物资的军用卡车,到转移病患的医疗车队,再到军队与民众并肩修筑的防洪堤坝,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灾后救援能力的赞赏。
文章写道:“面对如此严重的洪水,京州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韧性。无论是政府干部、普通群众,还是远道而来的民间救援团队,每一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团结和勇气,令人敬佩。”
文章的配图中,一张特写照片格外醒目:一名军人正蹚着齐腰深的洪水,背上背着一名老奶奶,手中还提着一袋药品。他的表情严肃,目光坚定。另一张照片中,志愿者们将一箱箱救援物资递上卡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汗水与决心。
当秘书将杂志呈给祁同伟的时候,祁同伟还打趣道:“可惜了,我还以为我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呢。”
秘书也附和着笑了几声,接着汇报了大致的进展与情况,基本都是顺利的消息。
祁同伟点点头,看着指挥部窗外的洪水。
现在洪水已经高过地面了,可以称为“地上河”。
很多重点防御处,已经有些轻微渗水,再这么下去非得溃堤不可,为今之计,还是得想办法泄洪。
而根据中央和长江管理局的消息,本次洪灾的“洪峰”,马上就要到了。
“还能扛过去吗……”祁同伟不知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