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洋那么多年,他哪里不懂小孩怀璧,惹人觊觎的道理?
而在确定陈望果然心怀大志后,陈老爷子反而放心了许多。
“南洋的工厂已经准备好了。”陈老爷子轻声道,语气中带着些许欣慰道:
“各个厂子的产值正日益增长,我们还通过盘尼西林的生产换回了大量外汇。机床设备也已经准备好,打算出售出去,进一步为抗战大业,提供资金支持。
接下来的重中之重,主要是继续推动工厂建设,扩大生产,吸引更多的投资,尤其是在安全地区建厂,至关重要。”
陈望听着父亲的话,目光微微一沉,随即点了点头。
这些南洋的新产业,已经成为陈家财富,以及抗战援助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南洋华侨的投资对整个华夏的抗战事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他也深知,南洋的产业虽为重要,但若仅仅停留在这里,便难以支撑陈家在华夏未来的长远布局。
“这些都只是开始,我们要把这些样板间搭好,招商引资。”
陈望轻声说道:
“大陆的机会更多,只有在那里扎下根基,才能为未来打下更稳固的基础。”
陈老爷子略作沉思,眼中闪烁着深思熟虑的光芒,他很清楚,自己儿子对整个局势都有着深刻的洞察。
陈家的未来,不能只是寄希望于远在南洋的产业,而是要真正投身到这片血脉相连的土地上,助力国家的振兴、华夏的崛起。
“你觉得,若是要抗战顺利,接下来华夏的发展重点在哪里?”陈老爷子轻声问道,目光温和,透着一股探究。
陈望听后,微微抿了抿嘴,沉声说道:
“华夏目前的经济局势,远不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乐观。
金陵政府虽然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个基础设施仍然极为落后,尤其是交通,基础工业,根本无法支撑起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
咱们虽然人口众多,但劳动力十分低效,关键资源匮乏,叠加落后的产业,连最基础的钢铁等原材料都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