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7)页
没有条件钻研学问。
    但若是出身富贵膏粱的读书人还这样做,就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蒋凤举出身寒微,四十余岁才考上三甲,就算留在翰林院为几无出将入相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费劲巴力地留在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
    无非是想博个清贵名声给儿子铺路罢了,只可惜儿子壮年病逝,这简直就是蒋凤举的锥心之痛。
    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蒋凤举如此安排贾璋的学习内容,就足以见到他的远见卓识。
    国朝官场有非翰林不入阁的潜规则。因为这一点,官场众人向来视翰林官为“储相”。
    但蒋临在翰林院里冷眼看着,前程远大的翰林官固然不少,但更多的人还是要坐半辈子冷板凳的。
    想在翰林院那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出头,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诚然,翰林清贵,但翰苑里的斗争也十分激烈。在这地方想要往上升,功绩、才华、资历、清望、圣心,这些一样都不能少。
    只有这些全都有,才能平步青云。
    只有平步青云了,才是所谓的储相。
    若是没有,即便翰林也不过是贫寒清流,储相之名更是无从谈起。
    况且想要进翰林也不是容易的事。
    若是能考中鼎甲还好,一进翰林院就是六七品的官了。
    可若不是,那就要考庶吉士,做满三年后才授官七品。
    而像他这样出身三甲的同进士,熬满三年,也不过在翰林院里混个正八品的小官罢了。
    起点如此之低,前程自然也就差了。
    抡才大典三年一次,每个人一生参与科举考试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想要年纪轻轻就直入翰苑平步青云,毫无疑问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蒋凤举看来,贾璋的起跑线可不低。
    首先,贾璋出身勋贵,家里不缺钱财,读书科考毫无后顾之忧。
    其次,他父亲贾赦是一品将军,就算没有权势,但至少邸报大诰样样不缺。
    别的暂且不论,单这一点,他就已经走到了不知多少人的前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贾璋资质上佳,几近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资十分难得。
    贾璋的起跑线越是高,蒋凤举就越舍不
第(2/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修罗丹帝王腾瞒着前夫,我二嫁京圈太子爷!替主角做选择?那我不客气了!都市之最强狂兵离婚而已,林小姐追求者已经排到法国五行仙府重生换亲,我把病娇王爷驯服了造化天经错付三年,王者归来的我杀疯了!宠妾灭妻?我改嫁太子灭渣男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