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日本企业的展位,展示的是一系列小巧灵活的智能采摘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准确判断果实的成熟度,并使用高精度的机械臂进行采摘,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和质量。刘强中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到他们在机器人研发过程中注重细节设计和人性化操作,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机械结构,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农作物和复杂的田间环境。
除了参观展位,刘强中还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论坛和研讨会。在一场关于“智能农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的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精彩演讲。一位英国专家指出,未来智能农业机器人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会与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另一位法国学者则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智能农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呼吁各国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刘强中认真听取每一位专家的观点,结合中国智能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在互动环节,他站起来发言:“各位专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正致力于推动智能农业的发展。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我认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能够与各国分享经验,共同探索适合不同国情的智能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我们也欢迎各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与中国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农业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他的发言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许多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在会后与他交换名片,表达合作意愿。
在博览会的商务洽谈区,刘强中与多家国际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商务洽谈。他向这些企业详细介绍了中国智能农业的发展现状、市场潜力以及政策支持,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一家德国企业表示对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希望能够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生产和销售。双方就合作模式、技术转让、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