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优势。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其他诸侯进行征讨,也可以招揽更多的人才。许多有志之士,看到曹操奉天子之命,纷纷前来投奔。曹操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开始了他逐鹿中原的征程。
在曹操势力逐渐崛起的同时,北方最大的势力袁绍也在不断扩张。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四世三公”,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他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兵多将广,实力雄厚。袁绍看到曹操势力的发展,心中十分忌惮,他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曹操。
于是,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大战——官渡之战爆发了。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曹操的地盘进发。而曹操此时的兵力只有两万左右,双方兵力悬殊。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曹操并没有退缩。他与谋士们商议后,决定采取坚守的策略,等待时机。
在官渡,双方军队对峙了数月之久。袁绍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不断向曹操发起进攻,但曹操凭借着坚固的营垒和出色的指挥,一次次击退了袁绍的进攻。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谁也无法轻易取得胜利。
就在这时,曹操的谋士郭嘉提出了着名的“十胜十败”论,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相对于袁绍的优势,极大地鼓舞了曹军的士气。同时,曹操也在积极寻找破敌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与袁绍意见不合,又受到袁绍的猜忌,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许攸深知袁绍的军事部署和弱点,他向曹操建议,奇袭袁绍的粮草辎重所在地——乌巢。曹操听后,大喜过望,他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趁着夜色,直奔乌巢。
在乌巢,曹操的军队与袁绍的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袁绍得知乌巢被袭后,急忙派援军前往救援。但曹操身先士卒,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他们奋勇杀敌,最终成功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辎重。袁绍的军队得知粮草被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