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知识类的传播,高度链接各地学堂、夜校、书坊,算是创造再就业补贴。
衍生品,露天电影和书房的知识图书,也都补贴给纺织厂而起的慈善事业。
总的来说,就是扶持女子资金。
一进一出,将将持平。
三,气田的收益。
虽然是发源地,但后期被夺了。
拓展的热气球、飞艇,都是军用。
生产的塑料大棚,都送去白上国了。
而她为此拿出杀手锏,用煤炭发电,并提炼柴油汽油作为运输行业的燃料供应。
看似略胜一筹,其实是两败俱伤。
至于次生品,雨伞厂,后期也多为救灾物资做了贡献。
四,就是金融业了。
第一个是苏家银行,一开始只是涉足让来往商贾,金银都兑成黄金存储苏家。
而后因为摆平灾情一事,收获商誉,溢价发行苏家债券。
依靠民众的信心,吸引了大量商贾购买期货、债券和售卖存储。
因此而兴起的粮站,作为地基,让各路商贾商户,存入保证金,增持三州不动产。
这场认购,倒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苏笙笙原计划,是去海外开拓海上丝路的,以此补足南陵积贫积弱和女子不得经商的不足。
没想到,因为一场救灾,而提前截胡了。
目前延伸的海上丝路,还是探索阶段。
都说一饮一啄,果不其然。
有一失必有一得。
海上丝路这块,虽然是空缺位,但南陵的商贸却扬帆起航了。
六,发电。
一开始是可燃冰发电。
后来被收走荒山,她不得不专卖发电技术,因为投入大,短时间无法回本。
还要铺设有线电报。
眼下,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已经接上她煤炭发电的班。
这一块,算是负债转移吧。
至于后期为了加大生产力度,用煤炭生产塑料大棚,购入煤炭发电费用,和百姓贷款购买塑料大棚的费用,也都转给他人。
各模块用百分比比例构图,收入支出,利润一目了然。
几乎是呈现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