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大西军的将领们对李定国寄予了厚望,如白文选等大将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们深知同室操戈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因此选择罢手,以维护大局。这充分显示出大批将士在关键时刻能够明辨是非,懂得利害关系。
然而,李定国对孙氏旧部却心存芥蒂。在交水大捷后,他犒赏将士,积极备战。但在论功行赏时,他将原来孙可望的部队称为“秦兵”,而将自己的部下称为“晋兵”。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招致了不少原来孙可望部下的不满。
面对这种情况,刘文秀建议收编所谓的“秦兵”三万多人,并派遣他们去巩固边疆。将士们纷纷响应,愿意前往四川作战,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和忠诚。然而,李定国却对刘文秀团结将士、试图巧妙化解分歧的做法感到不满。他强行召回刘文秀,中止了收复四川的行动。这一举动让这位仅存的兄弟感到十分悲痛和心寒,次年便含恨而终。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文秀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无私精神。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精心窖藏的财宝全部捐献出来,这个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更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
他深知,要想收复四川,必须要加强夔东十三家众义军的力量,于是他建议疏通这些义军,招募更多的军士。他为此费心谋划,不遗余力,希望能够为收复失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刘文秀还对李定国寄予厚望。他深知李定国的才能和勇气,更进一步激励他北上陕西,进发洛阳。他相信,李定国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辉煌的战绩,为实现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同时,他也希望李定国能够辅佐朱由榔,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国家重新走向繁荣昌盛。
李定国的这一行动不仅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也让大西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原本有望重振旗鼓的大西军,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和纷争,逐渐走向衰落。而刘文秀的离去,更是让大西军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袖,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李定国此时也一改孙可望联明之时的以我为主的政策,在内政方面,李定国为了讨好南明与沐天波等旧势力,甚至去除了孙可望的许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