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贾环叔侄也到了。贾政让他们看了题目。他们两个虽然也能作诗,比起肚子里的学问,和宝玉也差不太多。但第一呢,他们两个走的是科举考试那条路,要是论科举文章,好像比宝玉强点儿,可要是论杂学,那就远远比不上了;第二呢,他们俩才思比较迟钝,不像宝玉那么空灵娟逸,每次作诗就像写八股文一样,未免有点呆板生硬。那宝玉虽然算不上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可多亏他天性聪明,而且平时喜欢看些杂书,他觉得古人也有瞎编乱造、出错的地方,没必要太较真。要是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就算堆砌出一篇文章来,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心里有这种想法,每次看到一个题目,不管难易,他都能轻松应对,就像世上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没影的事儿都能说得跟真的似的,凭着一张巧嘴,长篇大论,胡编乱扯,也能弄出一篇文章来。虽然没什么根据,可听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就算有那些一本正经批评的人,也没法盖过他这种潇洒劲儿。最近贾政年纪大了,对名利看得淡了,可一开始他也是个诗酒风流、不拘小节的人,因为在子侄辈里,少不了要教导他们走正路。最近看宝玉虽然不怎么读书,可还挺能理解这些事儿的,仔细一评判,也不算太给祖宗丢脸。就想到祖宗们,也都各有各的样子,就算有精通科举的,也没见有谁飞黄腾达的,看来这也是贾家的命数。再加上母亲溺爱,所以也就不硬逼他走科举这条路了。所以最近对他就是这样的态度。又想让贾环和贾兰在科举之余,要是也能像宝玉这样就好了,所以每次作诗,肯定把他们三个一起叫来对着作。
闲话少说。且说贾政又让他们三个各作一首挽词,谁先写好有赏,写得好的额外再加赏。贾兰和贾环最近当着好多人的面都作过几首诗了,胆子也大了,现在看了题目,就自己去琢磨。一会儿,贾兰先写好了。贾环生怕落后,也很快写出来了。他们俩都已经抄录好了,宝玉还在发呆呢。贾政和众人就先看他们俩的诗。贾兰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上面写着: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众幕宾看了,都纷纷夸赞:“小哥儿才十三岁就能写出这样的诗,可见家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