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内部发生争论,主要集中在能否共用埠口港的技术用房。
一方认为新泊位是在埠口口岸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新增涉外作业点,查验技术用房可以共用;
另一方认为两港属于同一口岸,分属不同区域,理应分别满足对外开放硬件设施要求。
三角重工紧临埠口新港,两个企业可以共用技术用房。
埠口港口岸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对外开放,埠口港的查验设施和条件达不到新标准要求。
埠口新港是按照对外开放口岸新标准建设,码头限定区域和货检公共查验场地设立隔离围网,建立出入通道卡口,建设了货物查验场地和交通工具查验场地,配备了联检部门办公技术用房。
尽管暂时没有旅检业务,埠口新港预留了国际旅检大厅场地。
苏若萱提出,等时机成熟,将要建设国际旅检大厅,要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尽管埠口新港按照对外开放口岸新标准做了准备,可是查验部门立足各自职能,提出技术用房数量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李远方知道历史的发展轨迹,四年后,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将合并成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将来要与海关实现深度融合,因此提出共享共用技术用房的思路。
在运东省口岸管理办公室协调下,各部门保留独立的办公用房,同类业务技术设施及技术用房共同使用,这样每个部门技术用房的面积也能达到新标准要求。
专家现场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查验作业区标识不清楚,不能明确区分储存区、暂时存放区、扣检区、技术整改区等功能区;二是检疫处理区没有封闭管理,没有配备外来有害生物检测设施和器具。
李远方立即安排组织整改,工人们用黄色油漆在地上画出功能区分界线,做出了标识。
三角重工紧急制作围栏,把检疫处理区围了起来,挂上醒目的标识牌。
还调来一个空集装箱放入区内,用于对发现疫情的货物实施熏蒸处理。
一个小时后,验收专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完全达到对外开放标准要求。
随后,验收组长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