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都熙充容这样识趣,再强的怒意也该平息些许。
谢润:“熙充容的认罪书里确实没写皇后之死,可又处处都在写皇后之死。”
否则,她为何要屡屡提及死于虞朝二皇子之手的兄长?
慎嫔虽然不懂,但觉得谢姐姐说的总不会错。
慎嫔:“慧妃的死,也算是给皇后娘娘名正言顺出口气了。”
否则皇帝顾念太多,都不能用正当借口处置熙充容。
谢润笑了笑,没多说。
慎嫔又道:“姐姐让我去打探肃国公府的消息,我也去打听了。”
“肃国公府出息的子弟不多,也就三房有个在吏部当官的,前个在朝中结党不善,被贬斥流放;另有五房长子,读书尚可,未来中举有望,可惜摔断了手。”
“其余几房子嗣,不过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靠着祖辈的余荫过着潇洒日子,半点不知肃国公府的情势。”
“熙充容获罪的消息一下来,整个肃国公府乱成一团,想递个请罪的折子,竟连个帮忙递的人都没有。”
谢润也有些惊讶:“堂堂国公府,怎么会混成这个样子?”
没有人帮忙递折子,意味着肃国公府在朝堂上没一点力量。
甚至连姻亲好友都不愿意帮忙,或是怕被拖累,或是单纯和肃国公府关系不好。
慎嫔连连点头:“是呢。我乍一听也十分惊讶,同是国公府,英国公府可比肃国公府争气多了。”
谢润垂眸思索,“世家大族再厚的底蕴,也经不起几代只出不进。当后代子孙不出息时,就只能往后宫里送女人攀附。”
英国公府是比肃国公府争气,那是因为英国公还活着,一把年纪还在前线征战厮杀。
二是儿辈不出息,孙辈却有一两个可造之材,只需好好培养,尚有一息尚存。
可即便是这样,英国公府还是免不了送女押宝。
若英国公府此时不多留几条后路,等英国公没了,肃国公府就是前车之鉴。
慎嫔感慨道:“以前只羡慕世家大族的荣耀风光,倒是没想到他们要愁的还不少。”
“有欲望就会愁,这无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