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种局面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实现长远稳健的发展而言,绝非是一条明智可取之路。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我们在该领域逐渐失去竞争力,还可能让我们一直处于被动跟随的尴尬境地,无法真正引领世界科技潮流。所以,在决定是否大力推进对撞机项目之前,我们必须要深思熟虑,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且符合国家利益的长远规划。”
施一公微微皱起眉头,叹了口气说:“杨先生,您的顾虑固然有道理,但是科学院那边有不少人对您的观点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提升我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国际地位的绝佳机会,错过了可能会让我们在这一前沿科学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施一公内心其实也在思考着双方的观点,他明白杨振宁的谨慎是出于对全局的把控,但科学院同仁们的热情也是出于对科学进步的渴望。
杨振宁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缓缓说道:“我知道我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我必须坚持。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在一个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的项目上过度投入。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促使大家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科学理性的态度,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科学更好地发展。”他在心里默默想着,自己一生都在为科学奉献,如今虽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但只要是为了科学的长远发展,他绝不退缩,“我希望大家能够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个项目,不仅仅是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荣耀,更要看到背后隐藏的风险与挑战。”
施一公看着杨振宁坚定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敬意:“杨先生,您的坚持令人钦佩。我想,这场争论或许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探讨科学研究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对科学决策机制的考验。”
杨振宁微微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施先生,正是如此。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能让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