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喜欢喝酒会友,而且经常在外面有工作宴或请人到家吃喝,从小到大,他嘴一点不亏,别人不常吃的他都吃过,尤其是吃鱼最多,因为父亲不吃肉,每次请客多以吃鱼为主。
父亲做得一手好菜,庞凤刚会在一旁打下手,做菜就是那时无意间学会的,具体点说是看会的。
所谓感染,一点不差,与久病成医同理,等他结婚了,无需实习一上手就会,而且出手不凡,夫人和孩子都说他做菜好吃。不过他轻易不上灶,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就会吃呢!
教书那阵,也许是他晚上有事做,补课和写小说,在其后的日子里,他并不怎么觉得寂寥和空虚了,有时还感到别有情趣。
毕竟是他走上社会尝试过家对他的意义有多大,想家的心情有所减弱,但依然是强烈的,不会改变的。
庞凤刚也想过将来自己会是怎么样,将要怎么样,一个信念始终支撑他一定要做个不凡的人,他的理想是成为大翻译,非常有名的翻译,付雷就是他的榜样,也像他一样翻译几本有分量的着作,名垂千古。
他的那个愿望鼓舞和激励他几十年,终于他不再那样固执了,认输了。
人呐,不一定非得成为什么,其实做什么都是一样的,只要过得舒心就好,做个普通平凡的人也不错啊,有名了又如何,甚至发迹了也不还得过正常人的生活,也上不了天上啊!
别想那么多,朴实一点最好了!
过去很久了以后,当他再回忆起在果树场那段经历,他会说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情都不是注定的,按此推理,人真的不知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
有些预想多数会成为泡影,翻船事件夺去了三个生命,他如期最早调回了市里,那些同宿舍的人还留在那里。
庞凤刚没有成为作家和翻译家,工作单位也换过几个,职业历程没有残酷的颠簸,但仕途不顺,临近退休还跳槽求职,可谓坎坷不平,但最终找到了事业的归宿,成就了他大展宏图的雄心和气魄,但他的志向不再远大,仅仅出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庞凤刚的性格随和了很多,对一些事情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