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孩子们很快就赶来了,他们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来的时候一脸悲痛。
张爱华不愿意耽误孩子们的前途,坚持让他们自己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总不能她躺在病床四五年,孩子们也拘在病床前吧?
没必要这样耽误孩子,平时能来看看她就已经很开心了。
李卫民的媳妇作为唯一的儿媳妇还带来了准备好的丧仪,由张及第忍着悲痛给大姐换上衣服。
基本上到了孙辈出生的年纪,老人们就会默契的准备这东西,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出岔子。
农村里的老人还要自己找上好的木头打造棺材,停放在家里不起眼的角落。
张爱华甚至是自己亲自挑选的衣服,她也早就在清醒的时候交代好了后事,要和丈夫李佑农的衣冠冢合葬。
李佑农当年是在战场上牺牲的,事急从权就近找了个地方安葬,也不可能千里迢迢移来县城。
所以在县城里李家又安了个衣冠冢,放了一些李佑农的私人物品,方便后辈祭拜。
这场葬礼办得低调,但是李卫民和李卫华的职位在这,许多人都来吊唁,到了头七,甚至还有许多远道而来的张爱华的战友过来吊唁。
他们大多七老八十了,满头花白却还是精神奕奕的出现在葬礼现场。
有些战友身患重病,又离得万水千山实在来不了,也会托能来的人帮忙带个信儿,表达了歉意。
向绵绵前三天还能在葬礼帮忙待客,手臂戴着黑纱面容哀悼,到了第四天,却被找上门来的杨葳蕤带走了。
她好像永远都是那样的缺少时间,急匆匆的一团火似的就冲到向绵绵面前。
说实话向绵绵并不想走,她对大姨感情很深厚,守个头七总没问题吧?
跪在旁边的李卫华多少知道内情,也劝向绵绵去忙工作算了,母亲张爱华肯定不希望为了自己的事耽误国家的事。
哪怕在生前,张爱华也是这样绝口不提自己的病痛和想念向绵绵,只一个劲儿劝她去工作,不能耽误了正事。
杨葳蕤这才注意到场合不对,连忙给家属鞠躬道歉,又上了柱香表示歉意。
做科研的人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