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的几个大盐商之一蒲州王家的嫡长子王琮的家丁。
    两淮盐商的发迹,与大明朝的盐业政策紧密相连。明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九边重镇,驻军规模庞大,军需供给困难重重。为此,明朝政府实施开中制,允许商人向边镇的边仓纳粮,以此换取贩卖官盐的执照(盐引)。
    晋陕商人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他们从内地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等物资到边镇,换取盐引后再到指定盐场领盐贩卖。而蒲州王氏家族,就是通过向大同仓、太原仓交米换得盐引,然后南下扬州两淮盐场领盐,从而积累了原始资本,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近水楼台先得月,明初实行开中法时,陕商和晋商因邻近“九边”,凭借贩盐的暴利迅速崛起。而明中期以后,开中法取消,食盐主要产地在两淮,集散地又在扬州,徽商因地缘优势开始雄起。
    当“开中制”改为“折色制”,朝廷直接给边关拨付饷银,不再以盐引兑付粮饷,山陕盐商纷纷转移到扬州。为了与徽商抗衡,地域风俗习惯相似的陕商与晋商时常联合,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就是这种“秦晋之好”的地缘产物。
    扬州城中的两淮盐商,以陕、晋、徽三省最多。嘉靖年间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曾有这样的论断:“天下富家,积资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按他的看法,当时全国够得上“首等”的只有十七家,其中“山西三姓,徽州两姓”。
    山西的三姓就是三原的梁氏,蒲州的张、王两氏。这其中的张、王两氏更是亦官亦商,依靠错综复杂的家族联姻,大多拥有根基深厚的官场背景。
    王氏祖上王瑶的二子王崇义为盐商,三子王崇古为嘉靖二十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等职。
    王崇古的大姐嫁给了侨居蒲州的盐商沈廷珍之子沈江,二姐则嫁给了同为蒲州盐商的张允龄。张允龄之子张四维,在万历年间曾任内阁首辅。张四维之弟张四教,则在河东与长芦两个盐区是数一数二的大盐商。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王家在两淮盐商之中地位十分的尊崇,虽然如今的王氏虽然大不如从前,但也绝不是三爷这种地头蛇能轻易招惹的。
    就在此时,送亲队伍中突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高武:锦衣卫杀星,皇帝求我冷静重生:傲娇总裁是个粘人精我就淘个金,金价下跌关我什么事穿越后,他成了女帝的入幕之宾重回那一夜,她硬撩冷面糙汉超野!她把大佬吃干抹尽了周天星主时代得知世界是话本后,貌美夫人摆烂了一剑开天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