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王朝阳产生一个猜想,暂且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碳元素和锰元素的含量,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要进一步减少碳元素的含量,以及增加锰元素的比例?
在得到郑教授等人的肯定答复后,王朝阳进一步问道,既然碳元素的含量仍然偏高,为什么只把实验的脱碳目标定为13‰,而不是14‰或者15甚至更高?
郑教授发出尴尬的笑声,另外两名教授也频频摇头。
王朝阳才反应过来,似乎问到他们的痛点上了。
果然,就听到郑教授长叹一口气,摇着头解释,不是他们不想把目标定成14‰。或者15‰乃至更高,而是那个目标跨度就太大。
当前实验室的脱碳能力在百分11‰左右,13‰已经属于拔高,目标定得再高,他们没有信心。郑教授的一番解释,似乎说出了另外两名教授的心声,就见马教授拍着大腿感慨道,聊了这么多朝阳同志也不是外人了,有些话不瞒你说,脱碳能力一直是咱们国家材料实验室的瓶颈!当然也是咱们国内特种钢行业的瓶颈,你也知道钢之所以称之为钢,就是因为它的含碳量低,加之在其他元素的调配下才能发挥出特种钢材的各种性能。
碳的含量降不下去,影响的不仅仅是弹簧钢的进度,几乎所有其他特种钢材的项目都被这个难点业卡了脖子。
听到这里,王朝阳突然站了起来,说想去趟卫生间。
其他三位教授这才反应过来,因为聊得太投入,竟然忘了时间概念,这已经两个多小时了,该中途休息一下。
王朝阳去一趟卫生间,但其实不是为了方便,而是另有缘由。他在考虑一个问题。
国家材料实验室被脱碳比例严重卡了脖子,现在的能力勉强达到13‰,王朝阳在考虑要不要发挥穿越者的特殊优势,直接把这个能力提高到18‰以上?
那对他来讲,并非难事。
之所以要考虑,并非王朝阳想待价而沽或者敝帚自珍,而是他在顾虑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要知道,任何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拿脱碳比例来说,国家材料实验室在有了12‰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