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周边百姓的劝说,让书生却是毫不动摇,即便明年初便是科举,但他丝毫不在意,圣贤书上所说,为官当为民做主,若不能为民请愿,又如何做得了清官。
周边百姓见状,也是纷纷摇头,只希望好人有好福。
朱由校见状走上前去,问道:“你觉得官府会听你的请愿吗?”书生抬起头,看着朱由校,眼中满是希望与坚定:“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要试一试。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官府本就应该为百姓做主。如果连我们的声音都听不到,那这天下还有什么希望?”
朱由校心中一动,他没想到,一个普通的书生竟有如此见识,竟不比朝中大臣差。但朱由校却不知道,那个初入官场的人不是雄心壮志,不是为民请愿做个好官,可是官场上诱惑太多,又有几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只能说一旦得了权势,再想保持初心,真的是太难了,非大毅力者不可。
朱由校对着那书生保证道:“你放心,你的话我一定会带到,官府不会不管百姓的死活。”
那书生见状连忙就想问朱由校是什么人?
骆思恭在一旁,哪能让朱由校皇帝的身份暴露,立马上前亮出锦衣卫的牌子,那书生一见是锦衣卫也不再言语,毕竟锦衣卫的大名他还是听过的,所以也不必再追问。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朱由校带着满心的感慨和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回宫的路。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百姓们那一张张凄惨的面容和无助的眼神。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朱由校神色凝重地踏入紫禁城,刚刚结束城郊微服私访的他,心中满是对百姓困苦的忧虑。回宫后,他一刻也未曾耽搁,立即下诏召集朝中大臣,于乾清宫紧急商议救灾与减轻百姓赋税的紧迫事宜。
待大臣们齐聚一堂,朱由校已经端坐在龙椅之上,扫视着殿下众人,眼中满是痛惜与决然,缓缓开口道:“朕此次微服前往城郊,所见所闻,实在令人痛心疾首。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诸多人家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朕身为一国之君,却让百姓们遭受如此苦难,实乃有愧于天下万民呐!”
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面露震惊之色,面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