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嘛,裴珠泫想走这条路,那恐怕很难。
大家都喜欢安逸,都想留在京城里面享受生活。
所以和裴珠泫一样对于实际政策没有一点感悟的人很多。
他们能写的就只有一些空泛的话语。
这样一来比拼的就只有谁的文采更出众了。
这其实很难脱颖而出。
这种文章看多了也会让人腻歪。
周琛看过杨小公子的文章,杨小公子的文章写出实际的东西,其实更多一些。
两人的出身毕竟不同。
裴珠泫与底层的感悟很少。
但杨小公子因为出生摆在那里,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就算了解的不是特别多,但看过的也就更多了。
周琛的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裴珠泫竟然这么大年纪没有考上进士,可见裴珠泫的文章还是缺了火候。
周琛虽然不是学子出身。
不像裴珠泫他们那样苦读十几年。
但周琛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历史。
自然知道的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辞藻华丽这一点有些官员或许喜欢,但有些官员却是深恶痛绝。
而八股文这种东西很难展现自己的才华。
本来就在条条框框里面写着文章,篇幅结构都有要求。
在这种框架里面发挥自己的文采很难。
但走另一条路就轻松多了,写一些实际性的东西就能脱颖而出。
不过这种建议性的东西要有点实际根据才能写出来。
需要这些学子走万里路。
切身感受人间烟火,才能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所以嘛,裴珠泫继续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
裴珠泫一想自己写的文章确实用了很多华丽的词句成语。
用了典故也在框架里面写文章,但一直不重,确实有些问题。
周琛说的只有切实感受过底层生活。
才能知道哪些政策是有用的,哪些没用。
裴珠泫觉得有些道理。
他好歹也读过不少书,知道没有根据的话写出来也没用。
但裴珠泫一直很苦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