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听了,若有所思:“嗯,这个我也能理解。就像咱们平时看动物一样,健康的动物总是活蹦乱跳的,生病的动物就总是懒洋洋的。”
岐伯一听,又笑了起来:“对对对,你这个比喻也很形象。不过啊,咱们中医可是要严谨得多的。咱们不仅要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还得通过听他的声音,感受他的气息,来判断他的病情。”
黄帝点了点头:“嗯,这个我明白。就像咱们平时听人说话一样,有的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有的人呢,声音低沉,有气无力的。这肯定也是身体状况的一种反映。”
岐伯赞许地点了点头:“没错,黄帝啊,你可真是聪明绝顶啊。这么快就领悟到了中医的精髓。”
黄帝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嘿嘿,那也是岐伯你教得好嘛。”
岐伯笑了笑,接着说:“好了,咱们言归正传。说到针灸啊,这扎针可是个技术活。你得先找准穴位,然后用右手主推针,左手持针稳住,等到气到了,再把针拔出来。”
黄帝一听,瞪大了眼睛:“哦?这气到了是个啥意思?”
岐伯解释道:“这气到了啊,就是咱们中医说的‘得气’。就是当针尖刺入穴位后,病人会感到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同时医生也能感觉到针下有一种沉紧感。这就是气到了的表现。”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啊。那这么说来,针灸就是得找准穴位,然后等气到了再拔针咯?”
岐伯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啊,这针灸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你得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掌握这门技术。”
有一天,黄帝突发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啊,我听说那些针灸大师在给人扎针前,都得先摸摸脉,这是为啥呢?难道他们怕扎错地方,被病人追着打吗?”
岐伯一听,差点没笑出声,心想这黄帝啊,真是脑洞大开。不过,他还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陛下啊,这你就不懂了吧!凡是将要用针给人治病的大夫,必须先诊脉,这就像打游戏前要先看看攻略,才能顺利通关嘛!”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疑惑地问:“哦?这话怎么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讲